国产videosgratis杂交人禽交_午夜欧美日韩_国产午夜亚洲精品_男同69免费视频网站

技術交流

棉紗線捻度測試方法分析(二)

發布時間: 2016-03-02 來源:國家生態紡織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濱州實驗室 作者:
(接上期)
    4.3.3結論
    通過退捻加捻法與直接計數法的比對試驗,及對各試驗參數對捻度值的影響與分析,為使退捻加捻法與直接計數法試驗結果相統一,筆者認為:
    4.3.3.1允許伸長的確定應該是隨機抽取5只管紗,舍棄卷裝的始端或尾端各數米長,每只管紗做一次斷裂瞬間的伸長值。在確定每次值、平均值時,均以整數計數。在確定允許伸長值時,捻度試驗儀的長度尺分度值1mm,其分辨力可達到0.5mm,則在數據修約時可修約到5的倍數。
    4.3.3.2由對比試驗可以證明,轉速對捻度的影響是不顯著的,還不如誤差的影響大。因而為體現退捻加捻法簡潔快速的特點,將轉速提高至1500r/min是完全可行的。
    4.3.3.3不分紗線的線密度,以線密度的相同可相近的倍數確定預加張力,一律以0.50±0.10cN/tex進行設置,形成了很多情況下退捻加捻法與直接計數法測試結果的不一致。合理的辦法可根據紗線不同的設計捻度,將紗線線密度大致分成幾個范圍,根據不同的線密度范圍,分別以不同的線密度倍數設置預加張力。
    4.4結合兩種方法,保證捻度測試的準確性
由以上可以看出,從檢驗結果的準確性或測試的可操作性而言,捻度試驗單一采用退捻加捻法難以得到保證。結合兩種捻度測試方法,取長補短,相互結合,是捻度測試的正確程序。建議:
    1)不要把捻度試驗的退捻加捻法列為一個完全獨立的標準,單一地采用這種試驗方法都不能保證捻度檢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可操作性。新產品上機進行捻度試驗時,應該采用直接計數法法做捻度試驗作為第一程序,再進行退捻加捻法試驗,通過幾次兩者捻度值的差異對比,根據預加張力與捻度值的相互關系,確定退捻加捻法準確的預加張力。
    2)因直接計數法操作的難度,捻度試驗通過兩試驗方法對比確定預加張力后,日常檢驗采用退捻加捻法,但應定期進行與直接計數法的對比,遇有重大工藝參數變動,或原料發生重大變化,都應用直接計數法確定退捻加捻法采用的預加張力。
    3)現行的試驗方法的隔距長度是原試驗方法隔距長度的兩倍,要先做允許伸長的五次試驗,且退捻、加捻速度變慢,新捻度試驗方法較GB/T2543.2-1989檢驗時間大幅度增加。為此我們為探討不同試驗次數對捻度值的影響,對于不同的樣品進行了不同試驗次數的比對試驗,檢驗結果見表3
    從以上可以看出,不同的試驗次數一組樣品的離散性不同,但均值差異很小,因紗線不同片段或有不同的離散性,因而不同試驗次數的這種差異可以看作是紗線不同的離散性造成的,而不是因試驗次數的不同造成。
    原試驗方法隔距長度L=250mm,n=40次,新的試驗方法L=500mm, n=40次,實際上n=20次即達到了GB/T2543.2-1989的試驗長度,現行的紗線標準對捻度的考核,均是列出了一個捻系數的控制范圍,沒有考核捻系數變異系數,僅考核捻度平均值;就捻度平均值的的準確性而言,達到原標準的相應捻度試驗長度,其捻度平均值的準確性是等同的,那么按照現行的捻度試驗方法,考核捻度平均值,n=20次即可滿足標準要求。
    5.氣流紡(轉杯紡)紗捻度測試標準—前版本為FZ/T10001—1989,現行版本FZ/T10001—2006
    5.1轉杯紡紗加捻及結構的特殊性  轉杯紡紗屬于自由端紡紗,棉條由喂給羅拉和喂給板喂入后,被分梳輥開松成單纖維狀態。在氣流(分為自排風式與抽氣式氣流)的作用下,纖維沿著一個漸縮形的通道進入轉杯,纖維則沿轉杯壁斜面滑移至離心力最大的凝聚槽內,形成周向排列的須條。引紗(即形成自由端的部分)從引紗管吸入即甩至凝聚槽,與已凝聚的須條相接觸,隨著紡杯的回轉而加捻。引紗與須條搭接在一起,隨著引紗的輸出,須條離開凝聚槽,引紗的捻度被傳遞給須條,形成轉杯紗。轉杯紗加捻過程的特點決定了轉杯紗徑向捻度的分層分布, 轉杯紗徑向的捻度分布規律取決于須條的凝聚方式和捻度在須條軸向上的分布情況。
    轉杯紡在轉杯中形成環形須條,它的有捻部分僅在凝聚槽剝離點之后的一段距離內,而單纖維以相同的幾率沿凝聚槽的整個圓周分布凝聚,形成從剝離點起逐漸變細的須條。在須條截面中捻度的徑向分布規律就呈現出中心部分捻度較少,然后向外逐漸增加,自截面徑向某個范圍開始(這個范圍取決于須條有捻部分的長度)捻度又逐漸減少,直至外層,從而形成轉杯紗截面內各層的捻度不一。
    這種獨特的成紗原理,形成轉杯紡紗外層具有很多的包纏纖維(包纏纖維的多少與紡杯大小有直接關系,見圖1),雖然這些包纏纖維與環錠紡毛羽有所不同,但同樣影響織物外觀質量與織物風格,轉杯紡紗的表面的包纏纖維在紗樣退繞過程中容易被破壞, 且各層捻度不一致.轉杯紡紗與環錠紡紗結構不同,這對轉杯紡紗的捻度檢測方法提出了特殊的要求。
    5.3.4結論
    FZ/T10001-1992中的b法步驟復雜,檢驗時間長;試驗結果與其a法相比,因試驗參數的不同設置,特別是對捻度值影響較大的預加張力的不同設置,形成兩種試驗方法對同一紗線捻度值試驗結果不等。但兩者也具有一定的相關性,兩種方法雖有差異,但其差異趨勢是一致的,因b法的預加張力是a法預加張力的二倍,即b法的試驗結果普遍大于a法的試驗結果。另一方面,由于轉杯紡紗加捻的特殊方式及轉杯紡設備的非理想狀態,形成捻度損失,并因各種纖維模量的不同及設計捻度的大小不同,形成轉杯紡紗實際捻度與設計捻度的不同差異,故使轉杯紡實際捻度不可能等于設計捻度,更不可能大于設計捻度。b法的捻度值大于設計捻度,這在理論上無法解釋,也與轉杯紡紗實際捻度明顯不符。
    5.4轉杯紡紗應用FZ/T10001—2006與GB/T2543.2的比對試驗
    新的轉杯紡紗捻度測試方法“氣流紗捻度的測定 退捻加捻法”FZ/T10001-2006,相比FZ/T10001—1992,刪除了三次退捻加捻法,規定用一次退捻加捻法作為轉杯紡紗捻度的測試方法,這與等效采用ISO標準的“紡織品  紗線捻度的測定  第二部分:退捻加捻法”GB/T2543.2-2001的測試原理相同,只是部分參數設置略有差異,則其測試結果應該緊密相關,我們通過一組對比試驗,探討轉杯紡紗捻度測試應用GB/T2543.2-2001捻度的可行性。
    5.4.1試驗準備
    5.4.1.1樣品選取:本試驗選取五個品種:COE18.2texK  COE27.8texT  COE36.4texT  
COE58.3tesW  COE58.3tesT   
    5.4.1.2執行標準: GB/T2543.2-2001   FZ/T10001-2006
    5.4.1.3溫濕度控制:意大利HIROSS恒溫恒濕機組
        溫度:20℃±1.0℃   濕度:65±2%RH
    5.4.1.5取樣數量與試驗次數:為減少不同筒紗間的離散性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每個品種取一個筒紗進行試驗;為減少一個樣品不同片段的離散性對試驗結果的影響,本試驗進行重復試驗10次,各樣品檢驗結果以10次平均值進行比較分析。因有些品種是無角度筒子,不易分清方向,不同方向退繞會引起加捻或退捻,增加試驗中的不確定度,本試驗不管筒子有無角度,測試時一律以面對筒子順時針方向退繞作為正向退繞。
    5.4.1.6試驗計劃:本試驗先用GB/T2543.2-2001進行每品種測試,再用FZ/T10001-2006進行每品種測試,因FZ/T10001-2006中設置轉速為1500r±200/min,與GB/T2543.2-2001的1000±200r/min有一定差異,為精確比對兩捻度測試方法的相關性,再用FZ/T10001-2006采用GB/T2543.2-2001設置的